ag9.9活动

1907年,蒋介石考入保定军校,他质问老师:日本5000万人是否也像微生物?_清政府_留学_日语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ag9.9活动 > 新闻动态 >

1907年,蒋介石考入保定军校,他质问老师:日本5000万人是否也像微生物?_清政府_留学_日语

发布日期:2025-07-25 18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68

1906年,蒋介石第一次赴日留学时,曾因身份受限而受挫,愤而剪掉了自己象征旧制度的辫子。但这次留学最终无疾而终,他被迫提前返回中国。

回国后的蒋介石,生活与志向又迎来怎样的转折?这位青年在军校课堂上的一句质问,又为何成为他早年少有的“高光时刻”?

1906年,年仅19岁的蒋介石,怀揣着留学日本的理想,东渡重洋。他希望能进入日本正规军校深造,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。

然而,当时日本军校与清政府有协议,只接收官方选派的留学生。蒋介石并非官方派遣人员,自然四处碰壁。尽管他努力适应环境,还抓紧时间学日语,但仍难以突破身份障碍。

最终,蒋介石只得黯然返乡。虽心有不甘,但这趟短暂的日本之行却让他学到日语,也让他亲身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。

回到奉化溪口后,蒋介石的心情跌入低谷。剪掉的辫子尚未长出,他既不愿出门,也无法见亲友,只能整日郁郁寡欢。

展开剩余81%

母亲王采玉见状,为儿子找了个“借口”:写信告诉蒋介石,姐姐要出嫁,需要他回家帮忙。借此让蒋介石得以体面回国,避免被乡邻嘲笑。

在家中休养期间,蒋介石还曾大病一场,身体与心境皆陷入低潮。不过,也正是在这段日子,他与原配毛福梅关系稍有缓和,为日后儿子蒋经国的出生埋下伏笔。

短暂低迷后,蒋介石心中的“从戎梦”并未熄灭。他得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招生的消息后,立刻重新振作。

保定军校在当时有“将军摇篮”之称,是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军事学府。学校培养出包括白崇禧、叶挺、傅作义等大批军界名将。

1907年,浙江地区有上千人报名参加保定军校考试,录取率不足6%。蒋介石凭借勤奋备考和较好的基础,幸运地脱颖而出。

军校里,大多教师是清政府聘请的日本教官。这些人薪资优渥,却普遍带有对中国学生的轻视与傲慢。

与此同时,清末仍处辫发制度时期,蒋介石已剪去辫子,留着短发。这样的形象让他在同学中显得格外突兀,也让部分保守教官对他产生敌意。

不过,蒋介石能讲流利日语,这使得部分日本教官对他态度稍微宽容。也正是这个细节,为后来的课堂冲突埋下了伏笔。

一次卫生课上,一位日本教官手拿土块,说道:“这上面有四亿个微生物,就像中国有四亿人一样。”

话音未落,讲台下的蒋介石忍不住站了起来。他将那块土块分成八份,目光直视教官,质问道:

“日本只有五千万人,那是否也就是五千万个微生物,寄生在这八分之一的土块里?”

全班瞬间寂静。教官被问得一时语塞,只能瞪着蒋介石的短发,冷冷指责他是革命分子。

在当时,这样公开顶撞外籍教官是十分危险的。蒋介石有可能面临校方处分,甚至被清政府视作煽动学生的激进分子。

不过,保定军校的校长对于日本教官的傲慢也有所不满。他认为蒋介石的话虽冲,但也反映出爱国之情,最终选择不予追究。

蒋介石由此保住了学籍,继续完成学业。

此后,军校决定选派成绩优异、懂日语的学员赴日本考察深造。凭借日语优势与不错的学业成绩,蒋介石被选中,成为清政府正式派遣的留学生。

相比最初那次东渡时的落魄,这次身份不同,意味着他能真正接触日本军政核心,也让他与更多革命青年建立联系。

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。

在保定军校时,蒋介石尚未掌权,是个爱国情怀浓厚的热血青年。他对教官傲慢的反驳,也被同学们私下称道。

但随着岁月推移,蒋介石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:先是投身辛亥革命,后来追随孙中山,最终成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,掌控政权。

蒋介石当年课堂上的一句质问,或许真切反映了那个年代部分青年的民族意识与不满。

然而,等到蒋介石真正掌权后,复杂的政局与权力的诱惑,让他也开始远离最初的理想。

参考资料:《蒋介石传》《民国通史》《保定军校史》等

(图网,侵删)

发布于:广东省

首页 | ag9.9活动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ag9.9活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